旅游健康防病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2019-03-21 10:3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出行常见健康问题


感冒

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变大,较大温差本身就为感冒提供了更多机会黄金周出游很多朋友选择游览名山大川,为了看日出,一大早就开始登山,走得累了、热了,满身大汗被猛烈的山风一吹,很快就有了感冒的症状。这种因受寒引起的感冒多为风寒感冒。症状有怕冷怕风、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多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治疗重在辛温解表、散寒,如果是感冒初期,可以喝一碗温热的姜汤、吃碗热汤面或泡个温水澡,促进末稍血液循环,发发汗,但是要注意不能大汗,因出大汗耗气伤阴。也可以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等中成药。


肠胃病

到了度假胜地,面对美食大家都会胃口大开,特别是有地方特色的、平时吃不着的食物更成为首选。在味蕾大满足之后,肚子却闹起了别扭——肠胃病来了。中医认为,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外出旅游身体较为疲劳,水分消耗较大,更应当多食用汤食及清淡食品,少吃肥甘油腻的食物,以防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生水是不能饮用的,这里要特别提醒有很多人在爬山时看到泉水清透凉爽,不管三七二十一,痛痛快快地喝起来,这对健康有害无益。在车船或飞机上要节制饮食。乘行时,由于没有运动条件,食物的消化过程延长、速度减慢,如果不节制饮食,必然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肠胃不适。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可以服用一些大山楂丸帮助消化。患上了胃肠炎就要及时就医,以防病情恶化。


心脏病

出门在外,睡眠少了,饮食乱了,运动强度增大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们要严防心脏病。注意保持情绪平稳,控制运动强度,减轻心脏负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能暴饮暴食,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当出现发病症状时,应及时服药。


外伤

外出旅行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可以备一些创可贴用于小外伤伤口,云南白药酊用于跌打损伤,肿胀疼痛,红花油用于外伤或扭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外出旅行不要随便进入深草丛,不要随意睡卧草地上,以防被野鼠、毒蛇或其他动物咬伤。一旦被毒蛇咬伤,要迅速用有弹性的绷带等在伤口近心端扎结,防止毒素进入血循环,并尽快送患者去医院。


晕车

出门乘车、船、飞机时,可提前口服防晕车药。除此之外,可以按内关穴(腕关节掌侧,横纹正中上两寸处)、合谷穴(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即虎口处),先轻后重,持续5~10分钟,可止恶心、呕吐。再按揉颈后双侧风池穴(后发际颈椎两侧凹陷处)。可在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涂些清凉油或风油精,能清醒头目。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或是新鲜桔皮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对于缓解晕车症状也有帮助。


高山反应 

出游者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作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次攀爬的高度应适当控制,以适应气压降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可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可作柔软操或深呼吸来强化循环功能及适应高度,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加强摄氧功能。


紫外线辐射 

要合理安排游玩时间,尽可能避免中午外出。要尽量穿色浅、质薄的衣服,以宽松、吸汗性强的长袖衣服为好。在烈日下要戴上防护帽及太阳镜。要减少日光浴。要多听当地的天气预报,了解紫外线辐射强度,并选用合适的防晒用品保护皮肤。


细菌感染

备有广谱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可对付旅游途中发生的身体各系统细菌感染,腹泻严重时和黄连素片同时使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

老年人一般体力较差、胃肠较弱,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病,出行方面要注意备好厚外套,防治温差变化对健康造成影响,每天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如果出现重度高血压或已有并发症、中重度心功能不全、频繁发作心绞痛、血压波动大、有严重心律失常等最好不要出行。


孕妇

出行前,孕妇应当提前到当地医院做孕期检查,以便掌握胎儿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健康出行提供科学保证。选择宽松的衣服以及防滑和弹性较好的运动鞋,不要坐在潮湿、寒凉的地方。选择短时间、短程旅游为佳,保持劳逸均衡,防止过度疲劳。尽量乘坐平稳宽大、有洗手间设施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大型轮船等。选择挨近走道的座位,方便走动。若旅行中发生腹痛、阴道出血等现象时,应立即就医。


儿童

儿童的体质偏弱,抵抗力差,出门旅行要做充足准备,选择卫生条件好,交通方便的旅游景点,不宜进行登山、探险类户外运动。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吃生冷的食物。进入秋季,在防寒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晒,可以为孩子准备一顶遮阳帽或使用防晒伞,防止伤害孩子娇嫩的肌肤。


高原旅游前应了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高原,特别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那碧蓝的天、雪白的云、青青的草原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但是在去高原旅游之前,应注意它和平原、丘陵不同之处。


高原旅游对旅行者的体质要求较高,不仅老弱病残者要慎重,就是平素健康的人,如体内有隐匿的病灶,像扁桃体炎、鼻窦炎等也应该小心,因为这些疾病容易在人体疲劳、缺氧状态下复发。


从生理卫生角度上来讲,一般将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因在这一高度时,大气压力从海拔0米时的101千帕(760毫米汞柱)下降到70.5千帕(530毫米汞柱),氧分压从20.7千帕(156毫米汞柱)降为13.3千帕(110毫米汞柱)。由于大气氧分压降低,人体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常常出现缺氧症状;一般在进入4000米高原地区时,血氧饱和度低于80%,人们更容易出现缺氧症状。故进入高原后应注意营养,调整饮食结构。由于人体分解脂肪比分解糖类需要更多的氧气,在到达高原后的710天内,饮食结构应做出调整,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糖类的摄入,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在高原环境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特别是由于体力消耗大,血红蛋白的消耗也多,加之对缺氧代偿性地生成红细胞,故应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铁剂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多吃一些瘦肉、蔬菜和水果。特别是维生素C和泛酸,在进入高原后可适当多摄入一些。


高原地区干燥,水的表面张力小,人体运动时通气量明显加大,呼吸失水增加。为保证每日至少有11.5升的尿量来排出代谢废物,游人必须摄取足量的水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初入高原者常无口渴感,所以更应适时、适量补液。


有些人在初入高原头两周内,会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故出游前应携带一些常用药物,以便进行对症处理。


高山旅游还要注意避免在崎岖山路上扭伤。扭伤初期不能按摩、被动运动等,应坐在原地休息,如有山泉或者供水处,可用毛巾浸透于冷水中,取出后稍拧干,敷于损伤处,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扭伤处的肿胀和疼痛,每次15分钟左右。回到宾馆后再采用冰敷或者其他的治疗方法。扭伤24小时后,可用湿的热毛巾、热水袋等外敷患处,促进炎症吸收.这些方法还有止痛、消肿等作用。23天后,可以练习步行,进行适当活动。如伤势严重者,应注意排除骨折的可能。


自驾游驾车时要注意


一、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确保腰椎受力适度。

遇到路况不好时,车速不能过快,操作不宜过猛,否则汽车的剧烈颠簸对腰椎的伤害极大。专家同时提醒,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驾驶坐椅可安装空气隔震装置,在坐椅上增加软硬适度的坐垫。


二、驾车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驾驶每隔两小时可停车休息,驾车者可以有意识地在下车后活动活动身体,走一走。也可以做压肩、下叉、前后弯腰等练习,或者自我按摩颈背腰骶部,以解除腰、臀、腿部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压力,以有益于脊柱健康。


三、适当运动。

干洗腿:双手抱紧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足踝按摩到大腿根,重复数遍。此法可使关节灵活,增强步行能力,预防下肢肌肉萎缩。


揉腿肚:两手掌夹紧一侧小腿肚,旋转揉动,每次1520次;然后换另一条腿揉动。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力。


甩腿:一手扶住物体,上身正直,两腿交替各甩2030次。此法可预防下肢无力或麻痛、小腿抽筋等。


最后,祝大家国庆快乐!旅途一帆风顺!


部分内容转载自养生中国


----分享感控知识   共铸医疗安全----




公开课推荐

更多

感控专家

更多
#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